【抗癌勇士】教師媽媽腸癌四期擴散肝臟 4度復發不氣餒當義工開解同路人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8/19 17:44

最後更新: 2021/08/30 11:07

分享:

分享:

教師媽媽陳曼華確診腸癌四期,並擴散到肝臟,她辭去教奮力十餘年奮力抗癌13年,雖然四度復發但依然不氣餒,更當上義工開解同路人。

患有第四期大腸癌的陳曼華(Erica),自13年前與癌症首次打照面,這些年來面對接二連三復發的壞消息,盡管一次又一次陷於苦戰,她依舊披上戰甲奮力抗病。

2006年7月,Erica的媽媽發現有大腸癌,約半年便溘然長逝。她過世當日是大除夕,挨家挨戶迎接新一年,她卻困在愁城,瀰漫一片傷感。至2007年尾,丈夫囑她去做每年例行身體檢查,因母親患癌緣故,她這次特意加驗癌指數,豈料結果令人震驚,她患上第四期大腸癌!

她憶述:「我身體上完全沒感到任何不適,只是人有點消瘦,以為是工作忙碌所致。初初我以為是普通檢查,沒想到那麼大件事。」後來進一步照腸鏡及電腦掃描後,確診是大腸癌四期並擴散至肝。

第四期大腸癌病人陳曼華,常開解同路人,她的正面抗病心態,往往為他們帶來鼓舞和希望。(陳國峰攝)

親眼見着母親半年離世,她第一件想到的是正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,若只有半年命,連兒子派往哪一間中學都看不到了,擔心油然而生。

患癌一事,她有告知家人、同事,唯獨兒子沒向她吐露半點風聲,待得知治療的方向,最後才跟他坦白一切。「我一說,他便哭起來,因他想起婆婆患癌病榻的日子,怕我會經歷一樣的路。我向他保證:媽咪會為你、丈夫及我爸爸3個男人努力打這場仗!」

復發人生最低潮

她癌症原發位置是大腸,影響只在一段腸道情況不算嚴重,惟肝臟擴散嚴重,整個右肝滿布癌蹤。「平日會計算有幾多粒癌腫瘤,我的左肝有兩粒,而右肝是密密麻麻數不到有多少。」

2015年肝臟手術後兒子陪伴在旁。(被訪者提供)

Erica先向外科醫生求診,惟醫生認為她情況太差,不答允動手術切除。腫瘤科醫生見她僅40多歲,冒著風險拼搏一次:先施以標靶藥物及化療雙管齊下,進行3次治療後,照PET Scan(正電子掃描)後癌細胞竟見全部在「沉睡」了,是動手術的大好時機,手術分兩次進行:一是先把右肝門靜脈紮緊,不讓血液流入,目的是讓左肝長大;同時切除腸道腫瘤。二在個多月後,才進行整個右肝切除。之後再繼續6次標靶藥物及化療,與此同時,她辭掉了教學工作,安心養病。

醫生提醒她,因癌細胞曾擴散至肝,肝在一年後的復發風險甚大,結果被他言中,2009年Erica的肝又見癌蹤,治療要再次進行。「由於一直有醫生監察着,肝癌腫瘤僅一至兩粒,又不是隱閉位置,以手術『片走』了腫瘤。」但復發令Erica心情跌至低谷,為何上天要她再承受這苦楚。

5年平靜的日子

2010至2015年這5年間,可算是她最風平浪靜的日子,癌症沒有找上門。正當她滿心歡喜之際,數月後,癌症又來敲門,位置同樣在肝。這次她接受了射頻消融術(以幼針刺入腫瘤中,釋放出射頻能量而產生熱能,將腫瘤細胞殺死) ,同樣之後再打標靶藥物及化療。好景不常,她的癌指數上升,肺部又出現癌細胞,以微創治療。「比起之前『開大刀』,微創感覺好得多,復元也較快。」

數著數著,Erica經歷了3次大型手術、一次微創手術、一次射頻消融術,以及無數次記不起的標靶藥物及化療,但事情未告一段落,2017年癌魔繼續向她伸爪,這次更棘手,是在橫隔膜發現癌蹤。這位置不能做手術,只能以電療處理,做了治療隔一段時間又出現一、兩位腫瘤,如是者現仍在治療與復發間不斷循環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與死亡擦身而過

來來回回的復發,Erica未言放棄,但坦言確有感到疲累的時候。「撇除有5年的平靜日子,我與癌細胞打仗都10年了,是有『抗癌疲勞』的一刻。

這13年中,與Erica並肩作戰的癌患者不少。「見着他們一個又一個離去,尤其一個親密戰友,那份愴痛難以形容,到今時今日仍記得。」

參與癌症基金會課程後與導師及義工同學們合照。(被訪者提供)

男士患癌難開口

抗病期間,Erica曾參與香港癌症基金會多個課程活動,包括冥想、瑜伽和音樂治療,在2009年第一次復發並完成治療後,她希望藉著自身經歷幫助其他癌患者,所以投入義工課程中,後更成為中心大使。

另一位腦癌的男士,確診時竟覺得開心,令Erica深感奇怪。「這期間是他人生最低潮,與太太離婚,得知患癌反而是解脫。可幸是他深得姐姐痛愛,專誠由外國飛回來照顧,常陪他到中心,家人的愛沒有缺少。「他開初雖說是解脫,但他其實沒有放棄過,堅持抗病了幾年才離世。」

最新影片:印裔港生睇劇學廣東話中文奪A 公屋仔科大神科畢業投身金融盼脫貧

香港癌症基金會

香港癌症基金會為本港最具規模癌症服務機構,於1987年成立,為受癌症影響的患者及其親友,提供免費資訊、專業指導及朋輩支援服務。

記者:周美好